2012年是国内微课建设和发展的“元年”。如果把2010 年、2011年微课在国内少数几个地区(如广东佛山、深圳,内 蒙古鄂尔多斯等地区 )、部分学校(如重庆市江津聚奎中学、 江苏、浙江、上海等部分学校)的探索性建设和应用称之为 “星星之火”,那么到了 2012年,随着“翻转课堂”、“可汗学 院”、“电子书包”、“视频公开课”、“1:1数字化学习”、“BYOD” (让每一个学生自带信息设备来上课)、“混合学习”等教育创 新项目在全球的迅速走红而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,以 在线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微课(或微课程)迅速在全国中 小学、职业院校、电大系统、高等院校甚至在企业教育等领域 全面铺开,各个级别各种类型的微课作品征集、竞赛评选、教 学大赛、应用推广等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。
除了全国性质的比赛,各省市区和学校也纷纷举行 或打算举办各类微课大赛,如广东省、浙江省积极举办微课 培训活动等,微课发展呈现一派红红火火的“燎原之势”。截 至2013年5月6日,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站平台共有4721名选手报名参赛,上传参赛作 品3152件。全国31个省(市、区)的省级赛事组织单位已经 确定,各省级赛事组织工作将陆续启动。校级赛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,比赛平台注册参赛学校493所,各校已完成初赛 评审推荐进入复赛的作品564件网。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 心举办的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由15个省(市、区)的7 万多名教师上报的优秀参赛微课作品超过20000件,内容覆 盖各学科各学段重难点内容,微课类型多样、表现形式丰富。 其中,网站新开设的“教师开设专题微课程”功能推出不到一 个月,就有200多位教师建设并发布了主题鲜明、内容相对 完整、体现自己教学风格的专题微课程(每个专题微课程一 般由5-10节围绕某个知识专题的微课组成,具体数量因不 同学科、不同主题内容和学习者特点而异)。江西省教育厅举 办的活动不到两个月,教师上传的微课数量就多达14157 件,最多的学校上传作品多达300多件。
在微课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,微课的应用及研究 (包括应用培训指导、应用模式和策略、应用机制措施的建 立、应用效果评价研究等),也就显得迫在眉睫。以往教育信 息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表明:微课的建设必须与应用有机结 合、与应用研究和应用活动同步推进,否则,微课很可能重蹈 十年前的资源建设之路。这个阶段出现的微课概念内涵突出 了微课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,更是一个简短而完整 “教学过程”或“教学活动”的观点或导向。其次为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定义的 “微课”: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 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、完整的教学活动。此 阶段的微课概念把微课视为基于知识点/环节的教学活动和 应用过程。相对于第一阶段的微课认识——由微视频为中心 多种教学资源组成,提升了不少。由于增加了教学任务、教学 活动和多种形式的互动、评论反馈等活动环节,在微课的半 结构化、网页化、开放性、情境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 应用环境中,师生会产生许多生成性、智慧性的教与学资源, 微课的资源不再是静态的,而是生长发展的,不断充实完善 的。除原有的“微视频”和相应配套的“微教案”、“微练习”、 “微课件”外,还会产生“微反思”(教师本人的)及“微点评” (用户大众的评论与留言)、“微反馈”(用户学习后的反馈意 见等,并参与对原有教案课件甚至视频等资源的替换、完善) 等生成性和扩展性资源。
微课此阶段也被作为重要的教学活动环节引入“翻转课 堂”中,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(也被称为“微课”)是翻转课堂教 学资源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。在课下观看教学视频,学习的 氛围更为轻松,学生不必像在课堂上听讲那样紧绷神经,担 心遗漏。在遇到问题时,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和同伴 进行交流,寻求帮助。微课便于学生在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 复习和巩固。微课此阶段概念的发展突出了从关注微课的 资源构成到关注微课的教学活动全过程、 资源的应用生态环境和资源组成的生长发展性,而不是固化不变的,即是强调各 资源是随着应用实践和教学活动更新和充实完善的。